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旅游 > 安陆轶事

安陆方志文化

浏览次数:3203 次 分享到:
字数:3861字体:[ ]视力保护色:

安陆方志文化

 


 

古人云:“治天下者以史为鉴,治郡国者以志为鉴。”

方志是记载某地的地理、沿革、风俗、教育、物产、人物、名胜、古迹以及诗文、著作等的史志,是历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。编修方志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。梁启超在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》中指出:“最古之史,实为方志。”安陆已知最早的志书,是南宋庆元四年(1198)德安府教授傅岩撰写的《郧城志》十二卷。此后,明洪武十三年(1380)、永乐二十二年(1424)、成化十一年(1475)、正德十二年(1517)、万历七年(1579)先后纂修有《德安州志》或《德安府志》。清代,安陆方志纂修更是蔚为大观,保存完好的有《德安安陆郡县志》、《安陆县志》、《德安府志》等。

一、明代安陆的方志编纂

明代湖北所辖八府,德安府占据重要地位,先后有五轮府志编修。

明初,德安府因遭受战乱大破坏,人口锐减,经济凋弊,因此洪武三年,德安府降为德安州,直到洪武九年才恢复设置德安府。期间,编纂有《德安州志》,佚而不传。

明英宗正统年间,浙江天台人范理出任德安知府,曾主持修纂《德安府志》。范理公事之暇,笔耕不辍,著作颇丰,有《丹城稿》、《德安府志》、《天台要览》、《读史备忘》、《诗经集解》等。明宪宗成化年间,河南长垣人王玺出任德安知府,见范理修志之后四十余年德安府再未修志,期间很多史实缺失,因此重新编修方志。当时史学家薛纲担任湖广督学,主持编著《湖广通志》,需要各地提供志书,王玺于是请求曾任四川巡抚、在家守制的安陆人张瓒编撰《德安府志》。张瓒不辞辛苦,广搜博采,历时三月,撰成《德安府志》八卷,他在《序》中记述了修志经过:“吾郡故有志,世远莫可徵。前守天台范侯理,正统间访故志而续之,盖四十年于兹矣。山川人物,兴建事实,多简略,览者病之。成化乙未,长垣王侯玺以考功副郎来守吾郡,勤于问学,精于政事;惩郡乘舛讹,锐意重修,属郡中多故,未遑也。适湖广山阴公薛纲奉命督学,首询郡志,侯曰:‘可以成吾志矣’。时予以内艰,除制。侯以予为郡人,习闻郡中事,俾囊括焉。于是采阅续志,搜戢史书,理是非于陈编,益见闻于新得,分门别例,铨次编摩,总八卷,凡三阅月毕。乃质成于侯,重加校订,证补缺略,始为成书。侯命工寿梓以传,且需予言为首引。吁戏,郡乘载一郡事也,以一郡上下数千年之事登载,一乘使人不出户而知山川形胜,不同世而识人物贤否,不咨询诹悉而达人情审风俗,不历地临政而辨物产察地利,是乘所系之重如此。予荒疏寡昧,任此编集,如前云郡乘所系之重,则取愧多矣。

明武宗正德年间(1511—1519),四川西充人马龠出任德安知府。马龠喜好文学,处事清直,理政简明,重视教化,任德安知府期间,兴学校,宽刑罚,修府志,政绩卓越。他将原建于东门城外的“迎恩坊”迁建于南门城内,并在府署后面建造一座厅堂,取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文意,取名“后乐堂”。正德七年(1512),马龠又对府学宫孔庙进行修葺,更换学宫前棂星门,并在门外用青砖砌了一堵照壁。他还重修始建于宋徽宗时期的“东岳观”,撰有《东岳观记》,镌碑立于观中,该石碑民国时尚存,后佚。从政之余,马龠常优游胜景。白兆山是李白游憩之处,正德十二年(1517)八月,秋高气爽,马龠偕同僚属、生员及僧人追慕先贤,畅游白兆山,来到西麓的斗笠崖,见到宋代郑獬等的题刻,兴从中来,也令人将从游诸人及时间题刻于侧,以志纪念。题刻文曰:“德安知府马龠游,教授林琨,千户吴经、赵琮,生员韩曙、杨汝莹、胡东阳、赵玺。僧续灯、宗睿从。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题。”其题刻至今仍留存崖上,清晰可辨。

马龠主持纂修《德安府志》十二卷,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,为明正德十二年刊本。卷前有李梦阳序,称其书:“谱古备今,名实兼公,去取衷宏,易劝易惩。”清《安陆县志补正》说:“按其序语,此志公正核实为其修志之旨,亦康海《武功志》之流焉。惜此书缺四至七卷,又无序目,无从窥其全编格例矣。”

此后,据记载又有曾任江西巡抚的安陆人何迁、曾任滦州知府的应城人陈士元曾编撰《德安府志》。明嘉靖年间,何迁首纂《湖北通志》,民国十年版《湖北通志》序中说:“当明中叶嘉靖时,安陆何侍郎迁创为全楚志,是为湖广有志之始。”陈士元,字心叔,嘉靖进士,其所纂《德安府志》,经兵燹后散失。

二、清代安陆的方志修纂

清代伊始,安陆县志的编修提上议事日程。

第一部县志,仍保留“丽郡而书”的痕迹,这就是康熙年间沈会霖主持纂修的《德安安陆郡县志》。沈会霖,字荼庵,祖上于明洪武年间迁居安陆城东紫石村。崇祯年间,他随同府县官员抵御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,后又归顺义军,由张献忠任为汉阳府知府。清朝建立后,他上书自陈是前朝举人,请求录用,选授大同推官,任满回安陆。康熙四年,清廷对修志非常重视,各地成立修志局,由学正检查修志质量。安陆知县高联捷敦请沈会霖主持县志纂修工作。沈会霖经数月辛勤征编、整理、撰写,完成了志稿初稿。高联捷在《序》评价说该县志简洁充实,质朴洗练,将原郡志记载残缺不全之处加以补充,错讹的地方进行了修正。康熙五年(1666),二十卷本的《德安安陆郡县志》刊印,今存北京图书馆和安陆市图书馆。

安陆的第二部县志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(1843)。《德安安陆郡县志》之后,鉴于一百多年缺略县志,守土官员想了解本县情况,无从征文考献,嘉庆二十三年(1818),德安知府周开谟委托以德安府经历代理安陆知县的蒋炯担任其事。蒋炯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,他广泛收集资料,“不惮跋涉,一水一山,必穷其源委而分其脉络”。道光十年(1830)蒋炯调任孝感县丞。他所撰的《安陆县志》还没完成。安陆官绅为其饯行时,他答应把稿子带去孝感卒业。随后,蒋炯升任广济知县,所撰《安陆县志》已经完稿,准备筹资雕版印行,不料道光十四年(1834)因事丢官。这时,拟任陕西督粮道代理按察使的县人李廷锡因假回乡,往日“疏财”的蒋炯大约亟需一笔款项才能脱身离任,李廷锡赶紧送去钱币,把县志初稿取回了安陆。

其后,广西灵川人周启运擢任德安知府,整修城垣,发展教育,与安陆县令梅体萱督修志书,敦请安陆名士李道平、李廷锡,“设局网罗旧失,缀补新闻”,历时五月,完成四十卷的鸿篇巨著,道光二十三年(1843)刊行。该志书征引繁富,其中绝大部分资料都是蒋炯的原稿。李廷锡虽然纠正了蒋炯原稿中的一些不足,如“星野卷”仅据《明史》而没有注意天文星位的岁差;其他如名宦、人物,定稿也未能尽善等。但总体而言,这部志书较上部志书质量要高得多。

清同治十一年(1872),县人陈廷钧撰有《安陆县志补正》两卷。

清代《德安府志》继续得到重视。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),德安知府傅鹤祥主持,邑人李士竑、万年观等负责纂修,刊印二十四卷《鼎修德安府全志》。后来,清光绪年间编纂的《德安府志》卷首《凡例》中,评述其“考据详赡,诚地方志之善本也。惟其门目,既无统纪,编次亦嫌杂拖,如列祠于选举后,置杂记于艺文前,体例不纯,不无可议。”

清光绪《德安府志》体例则较为系统,舍弃旧志体例之短,设子目80多个,堪称清志中一部较完备的府志。现存《德安府志》为清光绪十四年(1888)官刻本,共十二册。因当时德安府辖安陆、云梦、应山(今广水)、应城四县和随州一州,府治安陆,所以这部府志由武备院卿衔特授德安府知府赓音布主修,三品顶戴特授德安府知府汪元庆鉴定,安陆知县萧云、云梦知县司徒衮,应城知县陈荣,以及随州知州蓝佩青、应山知县张桓佐修。该书目前是安陆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府志,为安陆市档案馆镇馆之宝。这部《德安府志》的主纂者,是曾任兴化知府、衢州知府的安陆人刘国光和安陆举人李春泽。二人共同编撰了《德安府志》二十卷,加补遗一卷。

这部《德安府志》是研究安陆、应城、云梦、广水、随州历史变迁的官方志书,书中记载的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该书的主要内容:序、旧序、凡例、职名、目录;德安府全图、安陆县舆图;应城、随州、应山图;府署图、圣庙图、贡院图、汉东书院图;地里星野、沿革、疆域、形势、关砦、山、水、乡镇;古迹、金石附、墓域附;风俗、节序、物产;建置、城池、公署、京都会馆、堤防、津梁、祠祀、坊表;田赋志、户口、田地、丁银、漕米、屯田附、盐课、社会附、善举。附;学校、学宫、学额、学田、书院、义学;军制、驿铺、兵事;职官志、郡官志、郡职、县职、列传;选举、荐辟、孝廉附、进士、举人、五贡、例选、封赠、荫袭、武进士、武勋;人物、仕迹、儒林、文学、忠勇、殉难、孝女、义行、隐逸、方术、侨寓;列女、节孝、贤寿;艺文、书目、杂志、祥异、方外、补遗。

三、安陆现当代史志编修

据张昕先生《安陆历代修志述略》一文资料:1946年,国民党县政府成立县志馆,次年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,协助县志馆综理编纂事宜。已续修70余年的历史,其原稿除一箱子潮湿腐烂外,其余全部被烧毁,殊为可叹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县志的修纂重新得到重视。1958年,安陆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撰写《安陆简志》,油印本,2万余字,主要记述1949年至1958年十年间安陆各项事业的成就,其数据多有不实。原稿存市档案馆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有识之士即提出整理明清以来旧志和续修新志。1958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方志小组。但方志工作因“文化大革命”而中断,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1982“中国地方志协会”成立,全国大规模的修志工作全面开展。当年10月,安陆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,下发《关于征集安陆地方文献资料的通告》,抽调金维汉、陈正哲、胡安柏、陈大玉、乐声明等组成修纂专班,赴各地档案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收集资料1400余万字。

该县志最初由金维汉担任主编,因金维汉不幸病逝,1988年县志进入总纂阶段后,由张昕出任主编。张昕首先调整和完善了篇目,将“文物”从“文化卷”中分离出来,单独设立了“文物卷”,在“文物卷”中又增添了“李白纪念馆 ”一目,较好地突出了安陆的特色。其次补充入志资料,在资料的搜集、补充、完善、取舍、甄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其三是为总纂和评审费尽心血。总纂工作之前,修纂专班先试写了“建置”、“自然环境”和“人口”三卷。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总纂,1989年底《安陆县志》完稿,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先后召开了编委会成员会议、安陆县志稿评审会,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密加凡、孝感行署副专员李怀中和地区评审团的成员以及各县方志办主任、主编参加了会议。与会的专家学者对安陆所撰志稿的总体结构、编纂体例、史料取舍、行文方式都给予了充分肯定。全体编纂人员根据初评所提意见进行修改,1992年送孝感地区终审,获得孝感行署办公室行文批准出版。19933月出版发行。

这部《安陆县志》,是新中国成立后修纂的首部县志。分晚清、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“综述历史、分陈现状”,并按“详今略古、详近略远”的原则,是创新了体例,改变过去“横排竖写、一横到底”的传统写法,提出了按不同历史时期“综述历史、分陈现状”的新体例;突出了资料的考辨,反复查阅、核实资料,吸取多方研究成果。

2015年,第一部《安陆市志》印行出版。(朱绍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