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旅游 > 安陆轶事

安陆政区沿革与辖区变迁

浏览次数:4726 次 分享到:
字数:3332字体:[ ]视力保护色:

安陆政区沿革与辖区变迁

朱绍斌


关于安陆的政区演变和历史沿革,记载比较全面的,是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《禹贡》:荆州之域。春秋时郧子国,后属楚。秦属南郡,汉属江夏郡。后汉因之。晋亦属江夏郡。宋置安陆郡。齐因之。梁置南司州。西魏改置安州。后周末,改郧州,而安陆郡如故。隋初,废郡,炀帝改郧州为安陆郡。唐武德四年,复曰安州(初置总管府,寻为大都督府)。天宝初曰安陆郡。乾元初复曰安州(贞元中,置安黄节度观察使,治安州)。五代梁置宣威军,后唐改安远军。晋复为州。后汉仍为安远军。周显德初,复为州。宋仍曰安州(亦曰安陆郡、安远军)。熙宁(应为宣和)初,升为德安府(以旧为潜邸也)。元因之。明吴元年,改德安州。洪武九年,隶黄州府。十三年,复为德安府,领州一、县五。今仍旧。”本文对安陆数千年的历史沿革,试作盘点,理清脉络,以飨读者。
一、先秦时期的安陆辖区
    安陆历史悠久,夏、商时期,天下分为九州,安陆属古荆州。
西周时期,安陆是郧子国所在地。宋焕文《安陆新考》认为,郧子国的统治范围,“大致就是今天的江汉平原东北部即今孝感地区一带地方。郧国在当时是一个与楚国、随国势力不相上下的国家。”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,郧子国的统治范围当然不止现今孝感市所辖范围,西至荆门之京山,北至随州之广水大部,东至黄陂,南至天门、潜江、汉阳,均是其地盘。春秋时期,楚灭郧后,郧邑的管辖范围与郧子国相同。大约在楚昭王时期,郧邑改称安陆县。楚的安陆县管辖范围很广,其地南达长江,北依鄂北“三关”(冥阨、直辕、大隧),东望大别山区,西接大洪山区。
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六国,实行郡县制。《史记》记载:“秦攻楚,拔郢置南郡。”原楚国的辽阔地域被划分为四郡,今湖北大部分地区属南郡,辖江陵、竟陵、安陆、鄀、鄢等县。楚之安陆县划属南郡,管辖地域与楚国的安陆县相同。
二、汉代至魏晋时期的安陆辖区
西汉始设江夏郡,但设置时间有两种说法:
(一)班固《汉书》记载,江夏郡设于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,分南郡竟陵以东及长江以北部分地域置江夏郡。因汉水与夏(沔)水在郡境汇合,故名江夏郡。江夏郡治设于安陆县,管辖安陆、西陵、竟陵、西阳、襄、邾、轪、鄂、沙羡、蕲春、鄳、云杜、下雉、钟武等十四县。
(二)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《张家山汉墓竹简?奏讞书》记载,江夏郡设于汉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,两者相差80多年。《张家山汉墓竹简》记载,安陆县丞“忠”向南郡太守弹劾狱史“平”,检举说这个狱吏藏匿无户籍的成年男子“种”。南郡太守“强”批复,将“平”与“种”交由安陆县衙论处,因为“种”的籍贯是“安陆和众里,属安陆相”。出土汉简证明,《汉书?地理志》所载“江夏郡,高帝置”是错误的。
据潘新藻《湖北省建置沿革》考证,汉代的安陆县包括今天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孝感四县及汉川(西北)、黄陂(南境)、汉阳(沦河以北)等县的一部分。《湖北省建制沿革?秦汉郡县》则称:“汉之安陆,包括(今)汉川、孝感、黄陂、汉阳、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京山等八县。”但自西汉开始,古安陆县遭到分割。西汉把古安陆县的西南部划出,设云杜县,成为天门、京山等县的发端。
东汉时期,江夏郡迁治西陵;又治沙羡,称为夏口。
三国时期,由于地处吴、魏相争的拉锯地带,安陆县的归属几经更迭。安陆最初属魏,吴人争抢。《三国志?陆逊传》记载:“军到白围,潜遣将军周峻、张梁击江夏、新市、安陆、石阳,石阳市盛,峻等奄至,人皆捐物进城……江夏公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,并率支党来附逊,逊倾财帛,周赡经恤。江夏太守逯式免罢”。安陆被吴攻占后,孙权“别遣从弟奂治安陆城,修立邸阁,辇资运粮,以为军储。”后来,安陆又被魏占据,因安陆城历经战争浩劫,残破不堪,魏人只得另选战略要地,择险筑城。《三国志?王基传》记载:“(王)基又表城(安陆)上昶城,徙江夏(郡)治之,以逼夏口,于是贼不敢轻越江……安陆左右,陂池沃衍。”也就是说,魏人选择了安陆西北五十三里的上昶城筑城,与吴人逐鹿江汉。
西晋统一以后,安陆城得到修缮,江夏郡治从上昶城迁回安陆县城。此时的江夏郡辖安陆、云杜、曲陵、平春、鄳县、竟陵、南新市等县。但这一时期,古安陆县再遭分割。这次分割与一个叫朱伺的安陆人有关。朱伺字仲文,勇武有胆识,精通水战,曾在滠口大破“义阳蛮”张昌,在平定张昌之乱中战功赫赫。朱伺因安陆人附贼造反,深感愧恨,请求另立新县。晋惠帝永兴二年(305)析安陆东界立滠阳县(今湖北黄陂)。东晋时期,又析沙羡、安陆两县各一部分,置沌阳县(今湖北汉川南)。
三、安陆郡的设立
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“宋武帝分江夏置安陆郡。”
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,江淮流域常常发生大规模的战争,安陆为南北军事要冲,经历无数次战争洗礼,归属几经变更。东晋以后,南北对峙形成,安陆的政治地位和战略地位急剧上升,成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的重要屏障。再加上北方汉族不断南迁,安陆是流民必经之地,人口剧增,有必要设郡加强管辖。这样,安陆郡应运而生。南朝刘宋王朝孝武帝刘骏大力提倡孝道,孝建元年(454),因孝子董永之故,割古安陆县东部置孝昌县,并将江夏郡一分为二,北部置安陆郡,治今安陆城;南部仍称江夏郡,治今武昌。西魏时期,550年又析安陆县南部设云梦县。安陆郡管辖范围包括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孝昌、应山等地。南齐、南梁王朝沿袭安陆郡设置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灭陈,废安陆郡,置郧州。隋大业年间复设安陆郡。安陆郡的设立,令原安陆县析为安陆、孝昌、云梦、应城、吉阳等数县。
四、安州的设置
安州,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设置,治所在今安陆县。公元557年,宇文氏夺取西魏政权,称北周。北周大象初年,安州曾改名郧州,不久又复称安州。周明帝武成二年(560)己卯,省岳山郡(今孝昌)入安陆郡。周武帝保定二年(562),置安州总管府,隶襄州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,复置安陆郡。开皇三年(583),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,第二年又废郧州总管府,仍置安陆郡,治安陆。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),改京池县为吉阳县,不久省入安陆县。隋安陆郡治安陆,辖安陆、孝昌、吉阳、应阳、云梦、京山、富水、应山等县。
唐武德四年( 621)改安陆郡复置安州,置总管府;武德七年(624)改为大都督府。贞观元年( 627)以安州隶淮南道, 629 年罢都督府。以后寻复寻罢。开元年间,安陆仍置都督府,天宝元年(742)改安州为安陆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安州都督府。贞元三年(787)安州隶山南东道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安陆郡为安州,置总管府;624年改置大都督府。天宝元年(742)改安州为安陆郡。上元元年(758)复为安州都督府。唐安州属淮南道,治安陆县,辖安陆、孝昌、云梦、应城、吉阳、应山等县,境相当今湖北省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广水、孝感等市县地。而安州总管府及都督府则管辖今湖北中部汉水流域。
北宋宣和元年以前,仍设安州,属荆湖北路,期间一度属京西路,管辖地域与唐代相同。北宋熙宗二年(1069),省云梦为镇,并入安陆县,元祐元年(1086),复立云梦县。五代至北宋时期,安陆还设置有安远军,或为节度使,或为防御使。“军”的行政级别,相当于州、郡,一般设于军事要地,始设于五代时期。安陆因战略地位重要,五代后梁置宣威军,设节度使。后唐更名安远军。后晋又罢为防御州,设安远军防御使,后又复设为安远军。后汉仍为安远军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),复罢为防御州。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),复置安远军,隶荆湖北路。北宋时期,安州与安远军并设。安远军的设置,存在二百余年。宋代的安州安远军治安陆,辖安陆、吉阳、应山、应城、云梦、孝昌、(三点水加义)川等县。
五、德安府的设置
宋徽宗宣和元年(1119),升安州安远军为德安府,治安陆。《湖广通志》记载:“神宗,《宋史本纪》:帝讳顼,英宗长子……庆历八年生于濮王宫……英宗即位,授安州观察使、封安国公。治平三年,立为皇太子。四年,英庙崩,即皇帝位。按,宣和元年,以神宗潜藩安州升德安府”。宋神宗赵顼未当太子前,曾任安州观察使。宋徽宗宣和元年,援例升安州为德安府。州、府本来同级,但府比州地位为尊。德安府的升级一方面在于安陆战略地位重要,另一方面在于安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德安府属荆湖北路,领安陆、应城、孝感(后唐改孝昌为孝感)、应山、云梦五县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)安陆为德安汉阳镇抚使治所。绍兴三年(1133)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,治安陆。咸淳七年(1271),因元军南侵占领安陆,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,安陆县治随之侨置。
元至元十三年,德安府还治安陆;至元十五年(1278)加领随州,隶荆湖北道宣慰司。德安府领四县一州,即安陆、孝感、应城、云梦四县和随州一州,析应山县隶随州。1281年,罢湖北道宣慰司,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,为散府。1293年,改隶黄州路,后复隶湖北道宣慰司。
明朝初年,因人口镜减,洪武九年(1376)降德安府为德安州,安陆县省入德安州,隶黄州府,11月属武昌府。洪武十三年(1378)复置德安府,复安陆县,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。1391年改属河南行省,未久还属湖广行省。明万历三十六年(1068)隶荆西道。德安府领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孝感四县及随州一州,随县、应山县属随州。
清代,德安府仍治安陆,属湖广布政使司,隶汉黄德道,仍辖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孝感四县及随州(含应山县)。康熙三年(1664)湖广分治,德安府属湖北省。雍正七年(1729),孝感县改属汉阳府。清《一统志》:“德安北通豫淮,南开江汉。又曰:形势联亘,上接郧、襄,下连凤、泗,西控荆、郢。《图经》所谓‘中路盖汉东一都会也。’”
止于1913年清朝灭亡后废德安府,德安府前后存在约800年。
安陆退出州、府一级的设置,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。民国二年(1913)置武汉黄德道,旋改名鄂东道,治武昌,安陆县为其辖地。1914年至1927年,安陆属江汉道。1932年至1936年,安陆属湖北第五区(驻随州)。1936年至1949年,安陆属湖北第三区(驻随州)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安陆县属孝感专区。1987年,安陆改设县级安陆市。1988年1月,县级安陆市正式成立,并设置至今。
安陆县与安陆府是两个地理概念。安陆府为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升郢州所设,治所在今湖北钟祥,管辖钟祥、京山、天门、潜江等地。明嘉靖十年(1531),因嘉靖皇帝发迹于钟祥,升安陆州为承天府。清顺治二年(1645),复改承天府为安陆府,仍治钟祥。
(摘自拙著《历史名城话安陆》)